□南充日报特约评论员 胡涛
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,是应对复杂形势、解决发展难题、激发社会活力的必然选择。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,对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作出了系统安排。学习贯彻市委全会精神,我们要紧紧围绕“建设四川东向北向开放引领区”的发展定位,坚持以改革破难题、以开放促发展,不断放大改革与开放的“乘数效应”,持续为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、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赢得新机遇、注入新动力、拓展新空间。
加快推进四川东向北向开放引领区建设,要织密综合立体“交通网”。交通颠覆区位、承载发展,是发展现代化经济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。当前,南充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,但也存在通道布局不足、转换效率不高、运输服务不优等问题。我们要以建设全国复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为契机,持续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,大力发展“公铁水空”多式联运,加密高速公路网络,加快推进成达万高铁建设,积极推动南广铁路落地实施,推动内河航运提升能级、全面打通嘉陵江Ⅳ级航道,推动民用航空增线,力争与更多省会城市架起“空中廊桥”。要坚持全面发力、立体推进,加快建设安全、便捷、高效、绿色、经济、包容、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,以高水平互联互通实现“人享其行、物畅其流”的美好愿景,全力为南充高水平开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支撑。
加快推进四川东向北向开放引领区建设,要打好招商引资“主动仗”。招商引资是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,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。近年来,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,但也存在适应招商引资形势变化不够及时、招引项目开工率、投产率不够理想等问题。要健全新型招商引资机制,围绕焕新升级汽车汽配、化工轻纺、食品医药等传统产业,培育壮大电子信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人工智能、氢能、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探索实施产业链招商、科创招商、基金招商、场景招商等模式,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强链、节点企业补链、配套企业延链,加速推动资源集约化开发、项目集中化布局、产业集群化发展。要持续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,健全“综合查一次”联合执法和“企业宁静日”等制度,努力把南充建设成资源要素加速集聚、创富源泉充分涌流的开放高地。
加快推进四川东向北向开放引领区建设,要拓展区域协作“朋友圈”。加强区域协作互动是实现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之一,有利于优势互补、良性互动、减少分化、凝聚发展合力。南充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,是连接“一带一路”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,拥有双圈建设、东西部协作、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重大机遇,拓展区域协作“朋友圈”前景广阔、大有可为。我们要纵深拓展区域协作领域,在更大程度上凝聚起推动南充高质量发展的内外合力。要抢抓国家关键产业备份机遇,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,立足我市延链补链需求,努力招大引强、建圈强链,着力在全产业链中拓展开放领域。要优化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机制,加强与川东北、渝东北城市的战略协同和发展协作,共同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。要创新东西部协作模式,深化全域协作、拓展专项协作,在更宽领域、更深层次寻求协作机遇、提升协作质效。
胸怀梦想的远征,尤需逢山开路的闯劲;前无古人的事业,呼唤锲而不舍的笃行。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凝聚共识、攻坚克难,以永不停滞、永不懈怠的干劲统筹好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,坚定坚决走稳改革之路、扩大开放之门,努力为“建成副中心、谱写新篇章”打好改革攻坚战、夯实开放支撑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