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——四论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

时间:2024-10-30 17:07

□南充日报特约评论员 郝丹丹

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,“为了人民而改革,改革才有意义;依靠人民而改革,改革才有动力。”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,从锚定民生解决“急难愁盼”,到聚焦生态提升发展“含绿量”;从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,到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……谋划推出了一系列民生所急、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,充分彰显了市委执政为民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。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,应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“第一信号”,全面提升改革的精准性、针对性、实效性,努力让改革的民生底色更浓、成色更足、本色更亮。

把牢改革价值取向,要坚持以“小切口”定位“大方向”。民之所忧,我必念之;民之所盼,我必行之。要坚持人民至上,把田间地头的朴素愿望和街头巷尾的民生诉求作为改革的“风向标”,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、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,多办好一些“利长远、惠民生、得民心”的实事,多化解一些“民之所忧、民之所困、民之所难”,切实让群众身边的“点滴小事”上升为全面深化改革的“头等大事”。要牢记为民情怀,时刻把群众的疾苦、群众的冷暖、群众的安危放在心上,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、期盼什么,改革就抓住什么、推进什么,准确掌握“沾泥土”“带露珠”的民情民声,持续纾解民生“痛点”、打通民生“堵点”、填补民生“断点”,着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、增进民生福祉,确保每一项改革举措都能精准对接群众期盼。

把牢改革价值取向,要坚持以“小建议”凝聚“大智慧”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,更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。只有充分汲取老百姓的智慧、集思广益,发动群众积极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建言献策,才能使各项改革措施真正惠及民生。要将民意民智作为改革的“支撑点”,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,大力弘扬为民务实作风,放下架子、扑下身子、迈开步子,深入总结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经验,常态化征集管用的“土办法”、创新的“金点子”,着力在“零距离”交流中汲取群众智慧、探寻高招妙计,在真心实意请教中打开工作视野、丰富实践经验,切实让民生服务更有“温度”、改革发展更有“质感”。要将群策群力作为改革的“着力点”,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,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、创造性和积极性,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发展舞台的“主角”,广泛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。

把牢改革价值取向,要坚持以“小改变”托举“大民生”。时代是出卷人,我们是答卷人,人民是阅卷人。完善收入分配制度、完善就业优先政策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……这一系列改革举措,是发展所需,更是民心所向。要改进改革方式方法,坚持从解决与群众利益最密切相关的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等问题入手,从改进一站式服务、改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等难题入手,切实将“民生大事”分解细化为具体的“关键小事”,着力把暖民心、惠民生的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,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日子更有“盼头”、生活更有“劲头”、未来更有“奔头”。要严把改革评价标准,坚持以民生温度检验改革力度,自觉把群众认不认可、满不满意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,多看群众“脸色”,多想群众“感受”,多听群众“评价”,确保改革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、符合人民群众新期待,全力实现好、维护好、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。

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当前,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,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,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。我们要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,坚定不移当好改革促进派、实干家,以“改革力度”提升“民生温度”,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。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