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营经济“枝繁叶茂” 撑起发展“半壁江山”

时间:2025-09-25 06:44

从半年报看南充民营经济如何“挑大梁”

●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冯方雄

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,是市场经济的“晴雨表”,更是区域发展的“生力军”。今年上半年,我市全面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,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,持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与创造力。数据显示,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841.5亿元,位居全省第6位;占GDP比重62.0%,位列全省第5位——这意味着全市每创造10元经济总量,就有6.2元来自民营经济。民营经济已稳稳撑起南充经济“半壁江山”,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扛起了“挑大梁”的重任。

总量稳增:县域协同发力,筑牢经济“压舱石”

走进顺庆区四川欧可依服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,缝纫机嗡嗡作响,工人们在裁剪、缝制、熨烫等作业区忙碌,手中的布料迅速变成一件件平整的高端西服。“我们7月26日刚完成所有设备安装调试,目前产值已达到500万元,今年预计能突破3000万元。”公司负责人段薇一边查看生产进度,一边向记者介绍。企业依托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,打造了从面料采购到成品交付的全产业链,产品涵盖高端校服、西服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等,并计划于10月参加相关展会,推动“南充制造”走向海外市场。

欧可依服饰“投产即满产”的局面,正是南充民营经济稳中有进的一个缩影。2025年上半年,南充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4.7%,62.0%的GDP占比,凸显其作为经济“压舱石”的重要作用。分产业看,民营经济呈现“三产领跑、二产稳进”的格局: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5.6%,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8.3%,消费活力持续释放;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4.5%,工业民营经济增速达5.5%,展现出制造业的强劲韧性。

县域层面,民营经济“梯度发展”态势更加清晰。顺庆区、南部县分别以158亿元、156.6亿元的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领先,阆中市以96.3亿元紧随其后,三者构成全市民营经济的“核心增长极”;嘉陵区、营山县、蓬安县则分别以5.4%、5.2%、5.1%的增速位居前列,显示出县域民营经济的“后发潜力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阆中市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66.1%,南部县、仪陇县、蓬安县也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,民营经济正日益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“主引擎”。

主体提质:市场活力迸发,经营主体“量质齐升”

在蓬安县经济开发区,南充英米派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的4条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正全速运转。机械臂精准抓取玻璃基板,经过薄膜晶体管阵列制作、彩色滤光片贴合等十余道工序,最终生产出用于智能手表、工控设备的液晶显示模组。“通过引入智能生产线,企业产能实现大幅提升。”公司总经理何川龙介绍,目前企业已取得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,产品覆盖智能穿戴、智慧娱乐、工控触屏等领域,“今年订单特别旺盛,已经排到明年4月,当前正24小时满负荷生产,预计年底可完成600余万套产品,产值突破1亿元。”

英米派诺的快速发展,折射出南充民营经营主体“量质齐升”的良好态势。2025年上半年,全市民营经营主体总量达398258户,同比增长1.99%,占全市经营主体总数的97.62%——相当于每100家市场主体中,就有97家为民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,民营经济已成为市场的“绝对主力”。其中,私营企业数量达88399户,同比增长3.19%,增速高于民营经营主体整体水平1.2个百分点,显示规模化、规范化的民营市场主体正加速成长;个体工商户数量300632户,同比增长1.92%,为促进就业和便民服务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
市场“新陈代谢”保持顺畅,进一步体现出民营经济的活力。上半年,全市新登记民营经济主体25146户,同比增长5.83%,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6328户,同比大幅增长17.97%,民间创业热情持续高涨。

市场主体的稳步增长,直接转化为显著的就业带动效应和税收贡献。2025年上半年,全市民营经济吸纳城镇新增就业3.5万人,占全市新增就业比重达90.9%,较上年同期提升24.2个百分点——这意味着南充每新增10名城镇就业人员,就有9人在民营企业实现就业。税收贡献方面,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入库税收48.19亿元,同比增长1.7%。从“吸纳就业”到“贡献税收”,民营企业已成为连接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“纽带”。

创新突围:技术驱动增长,专精特新是“主力军”

“这批电子元器件即将发往深圳,客户催得紧,我们正全力赶工。”在仪陇经开区四川科力深电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,销售副总经理谢鹏飞指着传送带上的产品介绍。车间内智能化加工设备高速运转,150余名工人实行两班倒,“今年目标销售额5亿多元,上半年已完成3亿元。三季度进入出货旺季,年底肯定能超额完成任务。”

隔壁的四川春意科技有限公司同样一片繁忙景象,100多台专业生产设备、30余台检测设备全面运转,工人们正加紧赶制新能源汽车衬套订单。“我们生产的衬套采用新型复合材料,已成为多家知名汽车企业的稳定供应商。”公司副总经理曾华冰表示,今年企业订单金额已达1亿元,同比增长10%。

两家企业“订单旺、生产忙”的景象,是南充民营经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真实写照。2025年上半年,全市民营创新型中小企业达46家,民营资本已成为创新型企业中的“主力军”。技术交易数据进一步显示出创新实力:上半年民营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5.5407亿元,占全市总量的94.79%;技术交易额5.4143亿元,占比94.77%,且两项数据增速分别高达941.48%和936.43%,民营企业“以技术破局”的势头十分强劲。

“2025年上半年,南充民营经济以‘稳中有进’的态势,在总量、主体、创新、民生等领域均交出了‘挑大梁’的优异答卷。”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全市民营经济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活力,在稳增长、促就业、强创新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“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见效,加强企业融资、用工、出口等关键环节保障,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点产业链建设,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,为‘打赢翻身仗、建成副中心、谱写新篇章’注入更强劲的民营动力。”

分享到: